唱響“軍人贊歌” 傳承偉大精神
如果你問我,軍營是什么顏色?我肯定會說,軍營是彩色的,它是“一心向黨”的紅色,是“純潔無暇”的白色,是“海納百川”的藍色,是“英姿勃發(fā)”的綠色,是“百姓點贊”的金色。
一直以來,中國軍人始終踐行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強軍目標,用“鐵肩膀”扛起“千斤擔”、用“勇拼搏”練就“真本事”、用“愛民心”守護“百姓安”。在“八一”建軍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讓英雄的贊歌再次響起,共同致敬那些“最可愛的人”。
“如呀今的南泥灣,與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是陜北的好江南”。伴隨著熟悉的《南泥灣》,時光仿佛回到了那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年代。1941年春,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陜甘寧邊區(qū)的南泥灣,旅長王震帶領大家一邊練兵,一邊屯田墾荒。在缺衣少食、異常艱難的情況下,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僅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便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爛泥灣”變成了“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米糧川”。“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老先生年輕時選擇了去最艱苦的地方工作,年紀大了,依然堅持自己動手做“針線活”,能縫縫補補的絕不輕易丟掉。多年來,中國軍人艱苦奮斗的品格從未改變,美國作家斯諾曾將艱苦奮斗精神比作“東方魔力”“興國之光”,中國軍人正是依靠這種精神贏得了正義、贏得了勝利、贏得了人民。
“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抗戰(zhàn)期間,面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的旋律響徹大別山區(qū),“鐵一般紀律”成為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1949年,解放初期的廣州城生活物資極其缺乏,為解日常之急,戰(zhàn)士們只能向附近的居民借取生活用品。一向認為兵大哥“借”東西都是“劉備借荊州”的民眾,對于借出的物品并不抱以能歸還的希望,因此,當看到解放軍把破舊的鍋、骯臟的碗全部洗凈歸還時,百姓無不感動、拍手稱贊。從毛主席站在雷打石上宣布“三項紀律”到習近平總書記用鐵的紀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軍,一代又一代中國軍人用守紀如鐵的模范行動,讓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的紅色基因血脈得以傳承,充分展示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颯爽英姿。
“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1934年,二萬五千里漫漫長征路上,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戰(zhàn)士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于是“半條棉被”的故事流傳至今。在1998年的那場特大洪水中,一個名叫珊珊的小女孩緊抱大樹9個小時,年僅6歲的她終于等到了“身上有五角星”的叔叔,等來了生的希望。如今的珊珊是一名人民警察,“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有了現(xiàn)實中的模樣。無論是國境邊界,還是街道社區(qū);無論是抗震救災現(xiàn)場,還是抗疫救援一線,處處都能夠看到中國子弟兵的身影。97年來,中國軍人始終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創(chuàng)造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在最險、最難、最急的關鍵時刻,永遠有他們逆行而上的身影,因為他們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一方平安、護一方穩(wěn)定、暖一方民心。(崔偉平)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