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小乾坤大,典雅韻味長”江蘇大學藝術(shù)學院非遺尋訪活動圓滿結(jié)束
金山網(wǎng)訊 非遺瑰寶,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成為一個時代的精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進一步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2019年7月6-8日,江蘇大學藝術(shù)學院開展了“壺小乾坤大,典雅韻味長”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6日小隊成員前往了西津渡的太平泥叫叫的傳承人周寶康先生的處所。去探尋泥叫叫的悠久奧秘。
進入屋內(nèi),展現(xiàn)在小隊眼前的是周寶康先生的新作。它做工精致,造型嚴謹,給人以一種鮮活的靈動感。緊接著,周寶康先生又和馬成成老師以及小隊成員交流當下非遺保護的現(xiàn)狀以及其保護的重要性。
周寶康先生強烈地批評了當下某些藝術(shù)家為了博人眼球而對作品毫無底線的創(chuàng)作。跟小隊成員交流了很多,實實在在地讓大家感受到了非遺保護現(xiàn)狀的嚴峻。
接下來周寶康先生又很熱情地指導學生制作了自己喜歡的泥叫叫,他的方式生動活潑,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他了解了每一個同學的思路,仔細地對他們的作品進行了點評,指出了他們的優(yōu)勢和不足,讓他們對自己的作品有了清晰的定位。
7月8日,藝術(shù)學院社會實踐分隊探訪了非遺紫砂壺手藝傳承人李寒勇老師的工作室。李寒勇善于手工筋紋器與大度光器紫砂傳統(tǒng)之創(chuàng)作,可謂是中青代之優(yōu)秀紫砂傳人。他制作的紫砂光器講究珠圓玉潤、骨肉停勻、比例協(xié)調(diào)、轉(zhuǎn)折圓潤、雋永耐看,可謂一絕。
首先,李老師先向小隊簡單介紹了紫砂工藝,過程中他文詞清晰,吐字豪邁,可見他對其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接下來,他的大徒弟向大家展示了手工制作紫砂壺的場景,并簡單介紹了制作紫砂壺的工藝流程。緊接著,他的大徒弟向小隊成員們介紹了李老師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品的特點及其內(nèi)涵,使每一個成員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個匠人獨特的魅力。
接下來李老師和小隊成員們親切的交談,從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聊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他的興趣十分廣泛,對很多事物都有涉獵。作為一個技藝精湛的匠師,大家折服于他那生活豪邁,創(chuàng)作精細的氣質(zhì)。
下午,實踐小隊參觀了蜀山南古街和宜興陶瓷博物館,感受到了宜興古街獨特的韻味。博物館中各式藏品琳瑯滿目,它們,在訴說著一個時代的故事,游走于博物館中,這長長的走廊仿佛歷史長河一般,從古至今。給予了大家寧靜,和美的感受。
非遺保護之路是漫長的,但是,需要的是大家的行動。同學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傳承,也許,這些非遺文化可以再一次回到世人的生活之中。實踐小隊也見識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開拓了成員們的視野,感受著這片土地上究竟有過怎樣的文化歷史。有了這樣眼界的開拓,相信在以后的藝術(shù)、學術(shù)創(chuàng)作中,這些非遺文化會給同學們帶來更多的靈感與啟發(fā)。
責任編輯:董禮